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要闻】济钢人在阵痛中转型: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要闻】济钢人在阵痛中转型: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1-02-22 07:19:38 阅读:

本篇文章2520字,读完约6分钟

原标题:济钢人在阵痛中变革:走过去,前面是天源:工人日报

三年来,济钢人在阵痛中变革,在奋斗中复活了——

走着去,前面是空的

年间,他们试着一起回“家”,走在曾经走过的通勤道路上,触摸济钢门的石墙,站在将来工业遗址建设的3200立方米的高炉下,恍惚地回顾了过去。

那个高炉里曾经沸腾的铁水,就像穿过去的时候空一样,在他们心里沸腾着。

近2万济钢职工本来的职业计划和生活轨迹被改写了。 他们留下来为济钢的变革迅速发展开拓新的业务。 有,在创业、再就业中要求新生。 奔赴300公里以外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投入山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的热事业。

在济钢奋斗的李宏伟、在外创业的吕厚鹏、跳槽就业的石莹……散落在五湖四海的济钢人越来越多,他们在变革阵痛中奋斗,迎接新生的喜悦和希望。 就像那首歌词里唱的一样,“走过去,前面是空的”。

钢三代与公司合谋做新生

6月25日上午,李宏伟站在山钢集团济钢创智谷孵化基地的屋顶天台上向北眺望。 路的间隔,是元济钢集团厂区,那里有他八年的工厂记忆。

曾经吵闹的工厂,早就安静下来了,现场和设备纷纷拆除,只有3200立方米的高炉站在原地,诉说着这片土地昔日的光辉。

济钢集团钢铁产业停止后,李宏伟和20名同事应聘济钢创智谷科技服务企业,从事创业项目孵化。

李宏伟是钢三代,从小就住在十里钢城。 2009年,父亲退休,他拄着棍子进入济钢炼铁厂,成为高炉皮带工。

“时隔11年的第一天夜班的样子,还鲜明地留在脑海里。 那天晚上父亲送了我好几次,要我好好工作到工厂门口。 看到他离开的背影,我对自己说:“儿子上了父亲的课,我们家的济钢情,继续。” ”。

无法抛弃的济钢之情,让李宏伟面对很多选择时,让义无区与济钢一起转型,共谋新生。

“为了构建创业平台,装修团队在冰冷的基地完全设计装修方案。 为了牢牢掌握政策红利,政策研究小组编制了32次特别资金申请报告。 提供更好的服务,项目运营团队进行更多的调查、学习。 ”。回顾变革的严峻性,李宏伟说:“不管多么痛苦,一想到自己是济钢人,就又充满了力量。”

三年来,李宏伟与济钢一起从“伤心动骨”到“转世”。

他所属的企业成功引进创业项目,团队90多个,举办创业培训20余场,服务创业者1000余人。 李宏伟也在变革中不断磨练自己,前几天他在竞争中录用,成为企业党组办公室副主任。

创智谷大楼的对面,有一块约10米长的钢板,上面刻着10个红字——“烧火,重建新济钢”。

“这是济钢4300宽板生产线上生产的最后一块钢板。 ”。 最后一个高炉停产的晚上,李宏伟有点兴奋,眼睛含着眼泪。 “我拿着照相机,发出停产的指令后,高炉按照工序停止的全过程进行了记录。 将来我会告诉下一代。 这里是你爷爷、爷爷和爸爸奋斗的地方。 ”。

在创业浪潮中搏斗

年7月8日晚,焦炭厂吕厚鹏与李宏伟一起目睹了济钢停产的历史瞬间。

当热闹的生产线变得前所未有的寂静,灯火通明的现场变暗时,那时的吕厚鹏流下了眼泪。

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80多岁的年轻人于2008年开始在济钢扎根。 在这里,他从流程工程师开始,成长为业务的核心。 九年来,与职业、妻子结婚,生了孩子,他的青春印记伴随着奋斗的足迹,蔓延到济钢的各个角落。

“高炉有生命。 最后一罐铁流走了,高炉的铁口、风口被堵住了,就像身体停止了呼吸一样。 ”。 回顾高炉停产的一幕,吕厚鹏用短暂的沉默掩盖了悲伤。

“设备可以停止,但济钢人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血液中流动。 》吕厚鹏在济钢产能调整后选择自主创业。

吕厚鹏成立了山东葆润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多年来在济钢能源环保设计部的工作中积累,使他底气冲上市场经济浪潮搏斗。

“真正走出去后才发现自己对创业困难的估计严重不足。 ”。 节能环保领域对公司素质、技术水平、资金实力有很高的要求,创业初期,作为零起点小微型公司的创始人,吕厚鹏到处碰壁。

痛定痛后,吕厚鹏开始分解原因,积累经验,寻找商机,为用户创造价值和节能环保技术相结合,一发不可收拾地打开了市场。

短短三年间,他和团队在节能环保技术行业崭露头角,2019年公司年产值超过数千万元,国家电网、国电集团等领域的一流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

“九年济钢人,一生济钢情。 特别是在外面工作了好几年,这种归属感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浓了。 ”。 吕厚鹏说,必须立足专业行业,为济钢转型的快速发展服务。

“我们会变得更好”

“作为济钢人,我是荣耀。 ”。 在济钢炼铁厂工作的石莹,对济钢的感情是不言而喻的。

停产前,石莹是济钢炼铁厂的安全人员。 从350立方米的小炉子到1750立方米的大炉子,再到全省有名的3200立方米高炉,石莹目睹了济钢的成长。

“看,这是同事们的照片。 这是我拍的高炉风口。 这是高炉的全景。 」石莹打开手机,找到停产当天的照片,一张一张地翻着,眼睛闪闪发光。 在一张照片中,他们围着党旗,默默地在雨中留下了最后的纪念。 “这些照片是我感情的托运和前进的动力,仔细翻过来看。 ”。

工作第十五年,石莹被调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要点项目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从泉城到日出之城,他过着双城生活。

“在远离生活几十年的地方,感情上很痛苦啊。 但是,能为公司的迅速发展继续钢铁之情是幸福的。 ”。 习惯了新环境的石莹说,除了离家很远这一点,现在的事业环境更好了,收入也更高了。

年5月4日,石莹来到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第一天。 他告诉记者那天的情况。 “我走进高炉平台,看到很多熟悉的脸,我们在炉前握手、拥抱,很兴奋。 ”。

跳槽开始,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处于生产和工程建设并行的时期,现场安全隐患多,多样,炼铁厂安全室副主任石莹受到压力和挑战,“我每天奔赴现场,安全员工不得疏忽”。

跳槽时,石莹被评为“炼铁厂安全生产先进个体”,第二年被评为“炼铁厂劳动模范”,今年被授予“日照企业优秀党员”。 “收入是济钢旺季的两倍,今年参加了公司的团购,买了193平方米的大房子。 ”。

站在5050立方米的高炉平台上,东边是海。 石莹看到这家“长”在海边的钢厂,全国只保护了8座特大高炉,“我们会更好! ”充满希望。

丛民

丛民

【:总统府】

标题:【要闻】济钢人在阵痛中转型: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