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03 03:30:02 阅读:

本篇文章3211字,读完约8分钟

我们的记者茹佳佳张世杰小芳

风清,景色明亮。清明节承载着人们对祖先和已故亲人无尽的思念。在每年的清明节期间,人们总是会去祭奠先人的坟墓,鞠躬,跪拜,哀悼。不过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清明节比较特殊。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在外面,满足市民的需求,许多公墓提供在线清扫、代客清扫等服务,弥补了市民不能到现场清扫的遗憾。

暂停现场祭祀,号召大众网上扫荡

今年的清明节在新冠肺炎还处于肺炎时期。记者了解到,为了巩固兰州市疫情防控成果,避免清明节期间集中扫荡活动造成的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近日,甘肃省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协调清明节疫情防控和祭祀清扫服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的清扫方式,鼓励网上清扫和网上sweeping/き.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根据通知,各地民政部门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严格落实分级差异化管理要求,引导辖区内殡葬服务机构有序做好清明节祭祀和殡葬服务管理工作。坚持快速简便办理殡葬活动,继续暂停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集体公祭等聚集活动,取消内部人员集中用餐等各类人员聚集活动,不开放或延迟开放骨灰安葬(安放)遗体高度集中的场所、相对封闭的室内祭祀和扫墓场所、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服务项目。对于有开放条件的,可以有秩序的提供现场清扫服务,做好流量控制、防聚合、强防护、安全等工作。,科学合理地设置各殡葬服务机构和清扫场所的承载能力;采取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短信提醒等方式,简化清扫程序,限制清扫时间,减少清扫人员数量,有效控制清扫活动;祭祀扫墓人员进入殡葬服务机构时,应佩戴口罩,检查体温,出示“健康旅行守则”,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如果全国各地疫情风险水平有所上升,或者殡葬服务机构疫情控制和开业存在潜在风险,需要及时公告暂停、中止或延迟开业服务活动。对于因特殊原因确实需要提供现场祭祀的,可以提供远程视频祭祀等服务,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开办现场祭祀服务的地区和机构要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文明祭祀,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低俗祭祀用品。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3月16日,兰州民政局还下发了《关于2020年清明节暂停祭祀扫墓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从现在起至4月15日,本市骨灰堂、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墓地等所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祀清扫,开展集体公祭、骨灰树葬、骨灰撒放等聚集活动。同时,殡葬服务机构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在清明节期间清理墓区的设施和环境,让广大市民在疫情结束后能够前往现场祭祀。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通知》还主张,缅怀亲人比文明更重要。通过家庭微信群、在线追悼会、制作怀念卡、献花、写留言等方式,邀请广大市民在家祭奠。疫情无情,疫情不竭则需努力。请广大市民理解、支持、配合。

每年的清明节,也是人们去烈士陵园悼念英雄烈士、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今年,根据退伍军人事务部的部署,疫情期间各地烈士纪念设施暂时关闭。目前,兰州烈士陵园仍处于关闭状态。为了悼念烈士,兰州烈士陵园,依托中国英烈。3月1日至4月10日,甘肃省退伍军人事务办公室和兰州市退伍军人事务局联合成立了一个活动专栏,倡导各界人士通过在线牺牲和扫墓来悼念和悼念英雄和烈士。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现场没有祭祀打扫市民墓地发动“代客祭祀打扫”

3月25日,记者走访甘肃省卧龙岗花园公墓区,看到由于疫情原因,墓地内几乎看不到市民,反而提供代客服务。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市民缅怀故人、表达哀思的需求,甘肃卧龙岗花园公墓在暂停所有现场祭祀活动后,为群众设立了“网上祭祀扫墓”、“代客祭祀扫墓”等“云服务”活动,让大家不出家门就能完成祭祀扫墓的心愿。

据报道,在卧龙岗花园墓地在网上推出的“云祭祀扫”服务中,客户可以委托工作人员代为进行祭祀扫,并将祭祀扫的全过程通过视频和照片发送给客户。此外,在“代客祭扫”服务中,卧龙岗花园公墓还推出了六种祭扫——蹲胸、祭扫——追思、祭扫——爱的思考、祭扫——初震、视频祭扫——钟声中的思念、公益祭扫——日常思念,从35元到599元不等。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甘肃卧龙岗花园陵园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韩告诉记者:“在‘代客扫墓’服务中,卧龙岗工作人员会按照扫墓安排,以端庄的仪容、规范的礼仪、恭敬的诚意为墓区的坟墓和骨灰堂进行扫墓服务,并向客户传达客户的回忆和关心,并录制视频或照片,让客户看屏幕如临大敌,不悔错过。”

自3月起,通往卧龙岗花园公墓的道路上,已无往年私家车拥堵现象。在61路公交车上与司机师傅的一次对话中,记者了解到,去年的这个时候,从年底到清明节,去卧龙岗花园公墓的人往往人满为患。兰州公交集团也增加了因为人流量过大而牺牲的人数。然而,今年的61路公共汽车是空空.他说:“目前很多城市都有从国外传入的病例,所以相关部门及时发布禁止扫墓的通知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提倡的网祭,既低碳又文明。每隔一段时间,每个人都用屏幕与已故的亲人交谈,空想借此消除悲痛,但这种感觉并没有减少。”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3月25日,记者来到兰州市龙凤园公墓。受疫情影响,没有市民前来祭祀。记者从陵园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到,为响应相关工作安排,陵园将于3月23日至4月15日暂停扫墓活动,但陵园将于4月4日清明节在公园举行集体追悼仪式,由陵园工作人员参加。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帮助死者亲属表达悲痛和怀念,墓地将提供网上祭扫服务。关注兰州龙凤园墓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可以先选择“公司服务”,再选择“为我祭祀扫墓”或者“发消息”。公墓工作人员可以接受委托,免费献花。祭祀完成后,他们可以在“祭祀反馈”中查看祭祀场景的图片。如果是新葬,可以提前电话预约,随行人员不超过5人。此外,陪同人员在进入公园办理相关手续前,需要携带身份证、戴口罩和测量体温。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亲人小姐,你的心。由于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公众普遍配合政府和我们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密集的人来扫的情况。”公园工作人员介绍。疫情期间,龙凤园公墓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继续落实疫情期间简化殡葬事务的各项措施。组织员工对墓区设施和环境进行清理和彻底消毒,通过广播、标语、横幅、微信等形式大力宣传殡葬,倡导文明祭祀,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自愿选择异地祭祀和清扫方式。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大多数公民支持以任何形式理解和纪念老年人

在特殊时期,为预防和控制疫情,需要暂停现场牺牲。记者采访了一批市民,他们大多表示理解和赞同,大部分都接受了“云祭扫”的方式来表达对老朋友的思念。

兰州市民宋先生说:“无论什么形式的祭祀,都是为了缅怀先人,不必拘泥于形式。孝顺真诚最有意义。到不了现场没关系,只要你有缅怀祖先的心。此外,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云祭扫墓”的方式更方便,突破了时间和空,将线上追悼会与线下场景连接起来,让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在线操作,让扫墓活动可以实时、现场进行。

住在城关区的王先生也表示,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个通知,周围的人都赞同和支持这种做法。“暂停现场祭祀是对的。现在还在疫情防控期。要避免人群聚集,降低风险。”

一些年长的市民也表达了对“代客祭祀”这种文明环保方式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不能参加祭祀的遗憾,提供这样的服务是可以接受的。”赵先生说。

公墓路口有劝导点,市民要自觉遵守

据了解,根据往年的经验,在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一些毫无戒心的市民可能会按照往年的习惯去过节。为了积极做好清明节期间的道路巡逻控制工作,针对周末扫街可能造成的拥堵和车辆聚集,3月21日,兰州七里河交警大队提前部署,在华林路、龚琳路、南山路和墓地周边道路增派执勤民警,加强巡逻控制,设立劝退点,帮助做好劝退工作,维护现场交通秩序。

(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墓地相关负责人也呼吁公众,面对疫情,保护自己的健康是死者最好的安慰。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家祭的方式向老人致敬。

近年来,各地都倡导文明祭祀和清扫的新时尚。除了提倡不在道路、广场、田野、林区等地方烧香烧钱之外,网上祭祀和扫墓也是一种新的方式。“云祭扫”这种在疫情下诞生的网络殡葬服务,越来越被市民接受,这种缅怀方式将成为清明祭扫的新常态。

标题:(本地)疫情催生文明祭扫新风尚 甘肃省清明节疫情防控下祭扫服务扫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