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0-31 04:21:02 阅读:

本篇文章2689字,读完约7分钟

齐洪敏及其作品齐洪敏

虞舜,笔名齐其祥,葫芦艺术家、雕塑家、诗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协会会员,甘肃民间美术家协会会员,享有“晋城葫芦王”的美誉,曾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一级民间雕塑家称号,并荣获“金鹰奖、终身荣誉称号”,为世界亚太地区民间艺术的高奖项。他的作品被美国前总统卡特收藏。代表作有《百虎》、《百马》、《百猫》、《百图》、《美国总统画像》、《微雕金刚经》、《前后赤壁赋》、《前后师表》、《百八将》、《清明上河图》等。热爱诗歌,写诗近千首,作品曾在《城市诗人》等刊物发表。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葫芦的记载。葫芦的谐音是“福禄”,象征好运和长久的幸福。葫芦是对人的生命的向往,表达了人对生命的无限向往...雕刻的葫芦工艺品是正宗的兰州人所熟悉的。与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并称兰州三宝。还有一个美谈“幸运葫芦牛肉面,羊皮筏争军舰”。兰州雕花葫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随着历代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雕花葫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日前,记者采访了兰州著名传统刻葫芦艺术家齐。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我生于1966年。我从小就热爱艺术。我学雕塑,捏泥人,和别人一起做根雕和骨雕。我的长辈是民间雕塑家。受家庭影响,他们从小就对雕刻很感兴趣。手工微雕做了30多年。各种可以雕刻的石头、蛋、骨头等物品都尝试过雕刻。”齐洪敏告诉记者。齐虽然才小学毕业,但自幼天资聪颖,涉猎广泛,雕刻技艺超群。在他二十出头的时候,齐洪敏选择了研究和雕刻葫芦。只有爱情才能长久,这种坚持四十多年。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早在20世纪80年代,齐就每天在城隍庙摆摊,根据游客的独特喜好设计寓意深刻的文字和图案,然后根据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雕刻工作。他把这种工作当做自己的兴趣,但是生意兴隆,每次开市他都很忙。齐洪敏笑着说:“我刚开始在城隍庙刻葫芦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关心,但我从不放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渐渐喜欢上了越来越多的人,交了很多热爱刻葫芦艺术的朋友。”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的技艺越来越精湛,得到了业内人士和葫芦雕刻收藏家的认可和喜爱。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说到兰州雕葫芦的绝活,齐似乎滔滔不绝:“雕葫芦的绝活是微雕,其妙处在于能使鹌鹑蛋葫芦里布满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动物等。,考验工匠的功夫。其实,刻葫芦考验的是工匠的综合艺术素质,比如书法功底、绘画功底、审美情趣之高。”记者问祁洪敏有什么值得他骄傲的作品,他一时答不上来。毕竟成千上万件艺术品都是他自己苦心经营的,而齐洪敏却想起了一个微型雕花葫芦。他说:“这部作品运用了素描的手法,在一个手掌大小的葫芦上,通过精湛的技艺,以马宝子清汤牛肉面馆为主题,在葫芦上雕刻了468个街头人物,包括沿街行走的小贩和玩耍的孩子。完美展现了清末马堡子牛肉面和晋城兰州的生活方式,有着《清明上河图》的微缩风格。”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虽然人们见过刻葫芦,但刻葫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齐洪敏说:“清朝时,兰州郊区盐滩的农民有在屋前屋后种葫芦的习惯。当葫芦在秋天成熟时,它们不仅被用作器具,还被制成玩具供孩子们玩耍。有的别出心裁的挑一些硬的形状,刮掉外面的绿皮,风干后打磨,用针在表面画出简单的图案,填色作为农民的消遣。慢慢的,也有文人介入,把笔改成针,把宣纸上的创作搬到葫芦里。在文人的推动下,一些优秀的作品被人们收藏起来。随着历代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的发展创新,兰州雕花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小葫芦成为一种可供欣赏的艺术品收藏。所以兰州的刻葫芦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不同于象牙、玉石、竹木的雕刻,其艺术价值并不逊色于其他雕刻。雕刻葫芦主要反映工匠的雕刻工作,主要是用刀或针在葫芦表面雕刻,反映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用松墨画出来,使其线条清晰。我觉得既然是民间艺术,就应该植根于民间,让各级大众都能欣赏收藏,这样才能延长兰州刻葫芦艺术的生命力,让它更有吸引力,保证这种民间工艺的传承。”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熟悉齐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面雕出色,构图新颖,线条流畅,雕刻精美,技法精湛。除了中国古典诗词、小说、戏曲、山水、花卉、动物,他的作品还包括西方绘画、莎士比亚英文刻诗、阿拉伯文刻古兰经等。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许多地方出售,而且有一部分被英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收藏家或博物馆收藏,从而为兰州雕刻葫芦走向世界开创了一条新路。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2014年,为了让我的作品走出甘肃,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兰州的刻葫芦。齐应朋友之邀,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深刻体会到了西北文化与上海文化的差异。他说:“我选择了兰州和上海的城隍庙,那里传统文化氛围浓厚,人流量大,更能暴露新鲜的艺术元素。接触这几年,发现我们西北的葫芦娃爱好者更喜欢粗犷大气的作品,上海的葫芦娃爱好者更喜欢婉约细腻的作品。”不仅如此,齐还在南方学习竹刻,将竹刻技艺的优势运用到葫芦雕刻中。“工匠对自己一定有要求。既然来了,就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进步,精益求精。”齐洪敏说道。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在继承方面,齐洪敏的思想非常开放。他认为:“兰州雕花葫芦是来自民间的传统工艺。为了保证这种民间工艺的传承,我一直在免费教来自世界各地的葫芦娃爱好者。”齐洪敏把他的手艺送给了一些真正喜欢兰州葫芦画的年轻人,总共有几千人。“当我看到他们在我的教授手下刻出了好作品,甚至获奖,我比他们更开心。”齐洪敏认为,一些民间工艺品的市场价格很高,令人难以接受。不同层次的雕花葫芦可以满足兰州很多人欣赏雕花葫芦的需求。市场价格可以影响民间工艺的发展命运。兰州雕花葫芦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是让各行各业的人都买得起享受的关键。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那么,在齐所熟悉的这么多艺术形式中,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对刻葫芦情有独钟呢?齐洪敏感慨道:“一方水土养一方。在兰州,雕刻葫芦的独特工艺受到大家的喜爱。对我来说就像兰州的牛肉面。一天不吃一口,感觉生活缺少了一种美妙的味道。对我来说,我的作品可以被普通人接受和喜爱,就像我的孩子受到大家的称赞一样,这让我很开心。所以刻出来的葫芦已经像故乡一样融入了我的骨血。”

(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一件葫芦作品,凝聚了黄河儿女的勤劳智慧,也传承了黄河的历史故事。“小葫芦蕴含大智慧。”齐洪敏说:“在这一平方寸之间,集中了风俗、人文和历史典故。作为兰州的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以及地域特色的工艺品,我认为雕刻的内容也应该尽可能表现出黄河儿女的勤劳、勇敢、坚韧和智慧。”

在齐、等民间艺人的坚持下,刻葫芦逐渐走出兰州、甘肃,走向海外。现在的刻葫芦已经不仅仅是供人玩耍的收藏品了。它展示了新的风景,创造了一个大市场。雕花葫芦也成为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兰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厚重的历史感。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

标题:(本地)民间艺术就应该扎根于民间 访刻葫芦艺术家齐鸿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