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兰漂”由此开始 我与兰州地铁的故事

(本地)“兰漂”由此开始 我与兰州地铁的故事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14 23:09:01 阅读:

本篇文章1404字,读完约4分钟

兰州大学吴刚(一等奖)

前段时间,《后浪》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一时间,关于年轻人的话题成为热点,“后浪”似乎成了年轻人的新代名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督教青年会有了各种各样的“代号”,其中一些往往与一些特定的地理术语联系在一起,如:北漂、沪漂、广漂、深漂...

有趣的是,每次提到这些“漂泊者”,大多数人都会看到各大城市的年轻人拥挤在地铁里的画面,要么是清晨匆匆离去,要么是夜晚缓缓归来。在这朝夕之间,地铁成了他们最忠诚的“伴侣”。不管你过了一天有多开心或多不开心,在黑夜下,只有穿梭在城市地下的特快列车会借给漂泊者一个依靠的肩膀,因为他们知道晚上坐地铁回家意味着很快回到一个安全的港湾,让他们放下一天的辛苦,好好睡一觉。

(本地)“兰漂”由此开始 我与兰州地铁的故事

生活在西北的年轻人,似乎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奋斗过,都称自己为“漂儿”,兰州从来没说过“漂儿”。是因为工作生活节奏比不上北上广吗?还是因为缺少一个主角,一个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地铁?之前没有人回答。然而,这一切从去年夏天开始已经完全改变了!2019年6月23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投入运营。

三天后,在晋城读了6年书,终于上了地铁,第一次坐地铁的目的地是兰州西站。回去的路上发了朋友圈作为纪念,引来了很多离开兰州的同学朋友的羡慕和感叹。地铁的通行对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晋城兰州已经结束了没有地铁的历史。

第一次体验兰州地铁,很少出去校园兜风,直到一个月后参加暑期实习,从城关到安宁上班,每天单程16公里。地铁运营前,131路恐怕会是我的首选,现在不一样了。在炎热的夏天,坐地铁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让我感觉更舒服。然后办理了地铁卡,准备每天陪地铁。

2019年夏天的兰州,清新宜人,阳光雨露混杂。早上7点,我走进地铁站,但是没看到太多人。我习惯坐在最后一节车厢,旁边人不多。然而,值班的弟弟在马车里踱步是很常见的。实习前几天,地铁到了海关站,我下了车,找了个合租的自行车继续行程。后来发现再往前一点的省科技馆站好像更方便。可以下车步行几百米到单位,所以作为坐地铁的终点站。

(本地)“兰漂”由此开始 我与兰州地铁的故事

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知道地铁运营的消息,乘客数量自然增加,一些以前冷清的车站逐渐积累人气,比如安宁的很多车站。跑了几天,也成了地铁上的“老乘客”。每天在火车上都能观察到。有些人应该是第一次坐兰州地铁,能看到眼里的安慰。对于还没有“下海”的我来说,坐在地铁上常常觉得一月份短暂的实习可以和兰州地铁紧紧联系在一起,对我来说是更难忘的回忆!

(本地)“兰漂”由此开始 我与兰州地铁的故事

实习结束后,我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聊起了这段经历,尤其是每天32公里的往返。虽然我没有听别人说过这样的话,但它已经存在于我的脑海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铁的开通运营。如果说以前的“北漂”和“广漂”表达了很多的艰辛、动摇和失落,那么在当下,“漂”的意义更多的体现了奋斗和拼搏的正能量。在每个时代,年轻人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群体。他们在磨炼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乘风破浪,逐渐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所以,作为一个“蓝漂”,无论你在什么岗位,扮演什么角色,只要你为兰州的发展做出了一点一滴的贡献,你就应该感到骄傲。

(本地)“兰漂”由此开始 我与兰州地铁的故事

地铁列车的速度也代表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它不仅承载着千千成千上万的工人建设城市,也陪伴着他们生活在城市里,相互陪伴,寸步不离。当你问地铁有多有用?我想,普通人,放下一天的疲劳,靠着马车,听着熟悉的歌回家,这是地铁带给大家最直接的温暖!

标题:(本地)“兰漂”由此开始 我与兰州地铁的故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网推荐资讯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