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12 02:03:02 阅读:

本篇文章2723字,读完约7分钟

《黄河母亲》初稿报道,何鄂和《黄河母亲》的母亲同年揭开面纱,面容温柔,微微微笑,躺在海浪上;婴儿依偎在他们的身边,他们是无辜的...自80年代雕塑《黄河母亲》完成以来,这座体现了作者心血和希望的雕塑,成为晋城和兰州的标志性城市雕塑。三十多年来,这里几乎是国内外客人来兰州都要“打卡”的地方。因为这座城市雕塑,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何娥,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杰出的第一代女雕塑家。《兰州晚报》在何鄂提出“黄河之母”雕塑议案时就已经介入报道,包括雕塑、修复、维权等内容。多年来,兰州晚报一直尽心尽力,互相帮助,30多年来始终如一。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创造

"我希望它能建在兰州的黄河上."

”当时,市里提出要做“黄河文化”。我在敦煌莫高窟待了12年(1962-1974)。从感悟到顿悟,我觉得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都有一个密码,我解读了这个密码。本质就是‘创造’二字。”

提到雕塑《黄河母亲》的创作灵感,81岁的何鄂先生思绪万千。她说当时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该做事,该做事”,然后形成了最初的想法:甘肃和甘肃人民都和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幅画叫‘黄河儿女’,塑造了父亲、母亲和孩子,是一家人。”何鄂拿出一张早期的作文照片告诉记者。“后来我觉得我的孩子一代一代在变,西方男人也有局限性,但母亲是永恒的,最后只保留了母亲和孩子的形象。”何鄂说:“简而言之,历史和文化让人明白,我们这一代人将要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这就是‘黄河之母’的作品。”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黄河母亲》设计稿一完成,1984年5月,她以实物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这种90厘米的玻璃钢“黄河之母”在推出后立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何鄂对此很兴奋,已经提前思考了很多关于建造这样一座城市雕塑的问题。她一个人去了北京的一家大型雕塑厂,想知道用什么样的石头,用多少钱,价格等。,又打电话到山东问有没有适合雕刻的石头。兰州当时即将举办200多人参加的全国地学夏令营,选择同等规模缩小的“黄河之母”作为开幕式奠基仪式的礼物。同时,这个设计稿是大连选定的,大连通过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告诉何鄂,希望在大连建。何鄂亲自写了一封拒绝信,“希望建在兰州黄河上。”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不久,兰州决定建造雕塑《黄河之母》。之前何鄂做的基础工作相当于打基础。市里一拨4万,马上给北京的石雕厂交了定金。“从这件事上,我觉得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主动去想,主动去做在前面,总会有好结果的。”1984年7月7日《兰州晚报》头版以“黄河之母”为题,详细介绍了该作品的作者、构思、选址和资料。“她面对游客,背上有黄色的水。据说大禹治水时在九州看九州台,把作品的主题表现得更加完美。”。“雕塑有意用温暖的花岗岩制作,让人感受到‘母亲怀抱’的温暖。成品雕塑长约6米,高2.7米,宽2.2米,底座为亮白色,格外赏心悦目。”“雕像、石头和安装费用8万多元。”到目前为止,何鄂还保留着《黄河之母》成型材料的预算单,共计43592元。总重量超过40吨的“黄河之母”在环保建设上总共花了25万元。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经验

维权之路漫长本报伴随着整个过程

这是何娥第一次做这么大的雕塑,她特别用心。她详细衡量过如何放大小稿比例,并详细记录了时间表。“放大的时候要钉很多木桩。我会自己计算每根柱子的大小。我记得它被塑造的时候,突然刮风下雨,棚顶塌了。幸好‘黄河母’前面刚好经过一个钢架。”何鄂说,石膏雕像成型后,分成几部分运到北京,让雕刻厂按样打石。

根据原兰州市规划建设委员会会议纪要,1985年7月24日,在小西湖公园召开了“黄河之母”细节审批会议,产生了城市雕塑细节。与会者一致认为,“大形象充分体现了原著的气势和特色,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基本上是成功的。”王叹了口气,“我们终于有大城市雕塑了!”考试通过后,何鄂跌跌撞撞。“雕塑好,全在他自己手里。”所以她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它,仔细检查细节。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1986年4月30日,雕塑《黄河母亲》正式完成。在就职典礼上,时任副市长宋春华主持了剪彩仪式。给何鄂两分钟介绍一下“黄河之母”的内涵。剪彩后,何鄂又紧张了。那天现场有400多人。"领导讲完后,大家开始复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何娥去了几次雕塑,在人群中听着看着,直到有一天,她听到一个老婆婆说:“这孩子真像我们的铁蛋!”证明大家真的很喜欢这个雕塑,何鄂真的放心了。那段时间,“黄河母亲”周围的七个拍照点每天都很拥挤。从那以后,何娥就经常注意收集与“黄河母亲”有关的诗歌。“我只是一个黄河的孩子,我通过雕像寄托了我的情感;然而,千千从未拜访过黄河的子孙,黄河的儿女,也通过看雕像寄托了他们的感情。可以断定,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很大。”17年后,在北京举行的大型城市雕塑国际研讨会上,何鹗以“黄河之母”为原型,回应了过去17年的一个问题。在他的演讲《一座城市雕塑的对话》中,它被概括为与城市、人、历史和时代的对话。这是何鄂在2013年(《兰州晚报》,2013年5月24日)当“黄河母亲”成为兰州城市形象的主要形象时,在“黄河母亲”建成30周年之际提到的。”可以看作是“黄河之母”精神力量的佐证。她在中国人心中产生了震动、反响和呼唤,激活了人们内心的创造力和民族。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好作品有存在的价值."2009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部委联合举办的新中国城市雕塑成就展上,何娥的雕塑《黄河母亲》从全国660个城市的6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60件展品。在这次展览中,他获得了“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何鄂雕塑院赠送的雕塑《黄河之母》于2015年在台湾淡江大学入座。“弘扬时代文化,创造民族精品”是和鄂雕塑院的宗旨。正因为如此,当雕塑《黄河之母》被许多省份仿造时,何鄂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这绝不是对我个人权益的狭隘保护。12年的敦煌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说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让我们骄傲,那么我们一定要出好作品,让子孙后代为我们骄傲。假冒伪劣作品最终伤害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以从2003年开始,何鄂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2003年1月10日,《兰州晚报》以“侵权者激怒她何娥:我不再沉默”为题,详细报道了整个事件。后来晚报多次对这个问题进行后续报道。何鄂对此深表感谢,称该报道对侵权有威慑作用。

(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黄河之母”和“整容手术”被列入新一类文物,成为省级文物,庆祝建成30周年……突然之间,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雕塑,伴随着我们这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走过了34年。何鄂说,雕塑《黄河之母》在兰州面向黄河,然后是山地环境,最能体现这座城市雕塑的恢弘大气。兰州晚报见证了这座城市雕塑的每一次经历。

兰州日报新闻全媒体记者言和/温甘霖/图

标题:(本地)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