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珐琅画再现敦煌盛景

(本地)珐琅画再现敦煌盛景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11 10:36:02 阅读:

本篇文章1114字,读完约3分钟

在1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有40多幅景泰蓝珐琅画,包括十二生肖、盛世九州、青铜器、龙运秦腔等系列。其中一个“硕涂画”是用3000多米长的金线打造的,历时3年。画中有95个人物,2只野兽,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5月中旬,李海明珐琅美术馆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落成。这是甘肃丝绸珐琅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多年心血的总结。

景泰蓝珐琅画诞生于传统的景泰蓝制作工艺,是将珐琅工艺移植到画板上的一种特殊绘画。它的主要材料是仿金丝和珐琅釉。它突破了景泰蓝只能贴铜胎的限制,将珐琅技术延伸到平面载体,使其产生立体效果。

58岁的李海明学艺30余年,吸收苏绣、漆画、国画、葫芦雕等艺术门类的技艺,结合掐丝珐琅画的创作,发展了理丝、叠丝、掐丝、捻丝、螺旋丝等镶嵌技艺,增强了珐琅画的视觉冲击力。

当李海明8岁回到河北老家时,他看到他的叔叔李凤翔在制作景泰蓝制品,并对珐琅产生了兴趣。除了跟随叔叔学习景泰蓝的基本工艺,他还热爱绘画,系统地学习工笔画。1997年,李海明开始制作丝绸珐琅画。

掐丝珐琅画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都是手工完成的,其中最关键的是素描、掐丝和上色,分别被称为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和肉体。

掐丝需要贴紧,每平方寸都要剪粘,这样才能把金丝贴在线稿上。着色时,不同颜色的釉料应在潮湿的状态下填充到金线空的缝隙中。李海明采用“砂面挂釉法”,使作品表面呈现出沙沙的质感。他将不同粗细的丝绸融入作品中,利用丝绸的形状变化,营造出立体生动的效果。

李海明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使他的作品具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他的珐琅画《十二生肖鼠》融合了剪纸、皮影、唐三色的特点;“贵胄醉”花旦系列植根于传统戏曲文化,赋予人物新的审美风格和生活氛围;“敦煌藻”系列展现石窟藻的华丽优雅;《八十七神仙卷》规模宏大,人物细腻传神,再现了唐代壁画高超的写生技法。

(本地)珐琅画再现敦煌盛景

李海明还将景泰蓝珐琅画延伸到乐器、镜子、家具和装饰品,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意产品,使艺术走进了生活和大众的视野。

为了坚持珐琅绘画,李海明曾经卖掉自己的房子来筹集资金。曾经有人出价600多万买下他的敦煌壁画《千手千眼观音》,但他舍不得卖。如今,这幅画挂在珐琅美术馆,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珐琅画的魅力。

“希望这古老的技艺能在年轻人手中发扬光大。”李海明说。他开办了一个珐琅绘画民间艺术博物馆,免费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0名学生,其中包括几名聋人。他还与职业学院合作,每年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

李海明刚满20岁的女儿李杰打算继承父亲的遗志。李海明从捏丝绸开始,手把手地教,对她很严格。“我父亲坚持了30多年。年轻人应该传承这一传统技能,并对其进行创新,使其更受欢迎。”李杰说道。

标题:(本地)珐琅画再现敦煌盛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