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3000万治污费打水漂,科学论证程序哪去了?

(本地)3000万治污费打水漂,科学论证程序哪去了?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06 13:09:01 阅读:

本篇文章1031字,读完约3分钟

■观察者

没有科学的证明,污水管网的建设很容易变得蛮干,并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5月8日,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团向甘肃省通报督察情况,点名兰州市在没有科学论证和调整方案的情况下,在河流布设截污器,导致管道被洪水破坏,并在水漂投资3000万元。

城市污水处理需要管网作为交通主干道。很多地方污水处理率低是因为管网不完善。兰州投巨资搞管网建设,本来是好事,却因为缺乏科学论证而变得蛮干,最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是无意的损失,但教训并不重。

河流中埋设的截污器被洪水冲走,不仅损失了宝贵的财政资金。如果管道已经投入运行,大量污水将进入河道,造成严重污染。整个城市管网的运行也会受到影响。有些污水没有管网是无法处理的,但可以直接排入土壤和水中,造成持续污染。因此,这一事件背后的经济和生态成本不容低估。

这不是偶然的:近年来,环境评估和责任更加严格,各地都启动了污染控制项目。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债务太多,有快速前进的趋势。为了短期政绩,无视当地生态环境现实,不讲科学常识,上演了很多荒诞剧,造成大量治污资金浪费。

例如,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团报告,在一个典型案例中,山东潍坊投入4700万元对谭薇河进行“撒药治污”,而“药”停了,污染依旧;贵州省开阳县投资984.7万元建设絮凝除磷设施,年运行费用约2600万元,以降低水漾河进入乌江干流前的总磷浓度,最终无功而返;湖北三家污水处理厂未能同步设计和建设管网,导致没有污水需要处理。“空回合”的年成本高达437万元。

(本地)3000万治污费打水漂,科学论证程序哪去了?

这些案例揭示,在一些地方,污染治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行政意志凌驾于专业之上,没有严格的评估和示范机制。这是目前生态管理的大敌,要足够警惕。

环境污染控制是一项技术活动,必须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生态环境部一再强调,为了与污染进行艰苦的斗争,应该强调精确和科学的污染控制。这就要求治污不要变成运动战,平时不要认真对待,热衷于在特殊节点急于整改;或者干脆不谈科学,不争论就上马,等出问题了再说。

为了遏制“拍脑袋治理污染”的蔓延,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污染治理项目启动和建设标准。污染治理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具有更严格的资质要求,投资较大的污染治理项目应引入和完善专家论证机制。同时,问责机制不能缺位,失职单位要追回经济损失;对不盲从程序的相关人员也要追究行政甚至法律责任。

在这方面,3000万污染治理投资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只有违规成本高,才能让各方时刻收紧“科学治污”的弦。

□俞平(媒体人)

标题:(本地)3000万治污费打水漂,科学论证程序哪去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