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0-30 13:24:01 阅读:

本篇文章3945字,读完约10分钟

城关区医务人员赵煜鑫给城关区医务人员拍照。赵煜鑫拍摄照片来教观察者如何测量体温和血压。滕小红从隔离区出来后拍了照片要彻底消毒。滕小红拍了几次消毒操作的照片,手都被腐蚀了。孙给护士拍了照片。李彩霞通过视频连接与观察员交谈。华晓彤给西固流的负责人拍了照看法。高国雄(左一)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滕晓红在兰州市疫情防控期间,偶尔带江增彦锻炼缓解紧张情绪。那么,专注于观点呢?这些人专注于自己的观点会有什么样的待遇?有哪些故事?2月26日,兰州晚报派出4名记者在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区留言,揭开了留言之谜。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秘密,专注意见

48小时不停站的酒店变成了一个视点

在疫情非常时期,每个持己见的人都站在防疫工作的最前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月26日,记者来到城关区的一个地方,留下了自己的看法。乍一看,这个被酒店临时改造过的地方的看法,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但是,从酒店大门到院子里的警戒线,以及酒店出入口的标志,都显示出它的独特性。

这家酒店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但交通便利,酒店内有停车场,方便救护车进出。酒店有两栋相连的建筑,房间很多,非常适合接待被观察的人。今年1月28日,城关区政府牵头,把这个地方指定为城关区的一个地方。

为了防止人员交叉感染,仅48小时后,这家普通酒店临时设置了4条通道,1号通道列为消防出口,消防出口的门从外面扣上,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然而,该通道中的所有间隙都从内部用玻璃胶和胶带填充,从而避免了空空气循环。通道2是居民的通道,这里的医护人员为了照顾被观察居民的心理感受,总是称他们为居民。通道3是医务人员专用通道,经过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内部。通道4是污物通道,观察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护人员带走的医疗垃圾都经过污物通道。与此同时,第一梯队的10名医务人员全部值班,并进行全面消毒,24小时值班。1月30日,正式接纳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即观察对象。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西楼3、4层属于观察人员居住区,东楼5层属于医护人员休息区,东楼3层部分区域属于医护人员工作区。

生活垃圾必须在24小时内清理干净

“防疫人员每天对酒店进行消毒防疫工作,尤其是在大厅、垃圾桶、出入口等区域;每天定时严格测量体温。”西固区集中观察负责人高国雄表示,每天定时送三餐时,医护人员会在送餐后将楼下各个房间的垃圾全部收集清理,集中消毒封存。

被观察人的生活垃圾具有传染性,必须在24小时内清理干净。为了节省防护用品,总是一个人去黄。有几次从2楼到5楼装了将近10袋垃圾,上上下下跑了三四次才清理干净。出来的时候分不清是汗水还是呼出的气体;有时,她会带着20公斤的消毒剂,在大楼里穿梭杀人。她还需要顺便送餐。她的手被消毒剂浸湿了,不能伸展。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苦涩的话,因为她觉得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这既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责任。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观点中的所有废物均按照医疗废物标准处理,由甘肃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每日运送和清理。“在整个垃圾清除过程中,他们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装载之前,将所有垃圾都装在塑料包装盒中。之后留下意见的专职消毒人员对运输车辆和垃圾存放仓库进行了全面的杀灭,避免交叉感染。”黄表示,垃圾清运完成后,双方将签字确认垃圾清运量。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对于从隔离区出来的工人,应在指定的区域进行消毒。

一日三餐80元的伙食补助并不算重

安宁区每人每天一餐的补助标准是80元。一日三餐并不繁重,附近所有餐厅负责配送。中午12点,送货车到了。一天的午饭是:红烧鱼、青菜豆干、蒜苗炒肉、醪糟花汤。值班护士李彩霞说,如果被观察的员工想吃意大利面,他们会与餐厅沟通并及时更换。根据该国发布的新冠肺炎肺炎相关治疗方案,医护人员也为这里的被观察人群准备了预防用药,每天中午配餐时在餐袋里放一袋中药。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端上饭菜的李彩霞向记者们展示了他们这几天吃的美味。没有重复洗碗。不想吃米饭的时候会及时沟通,餐厅会换菜单,会有好吃的小盘果冻炒面。“我更喜欢辛辣的食物。这顿饭我最喜欢红烧豆腐。”李彩霞指着手机里的一张照片说。

26日中午,记者在城关区的视点透过监控屏幕看到,楼道里的医护人员正在分餐。考虑到饭菜从加工地点运送到停留需要时间,怕饭菜凉了,送餐人员甚至每次分餐都要跑着走着。城关区休闲医院副院长王靖宇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要求,医护人员和观察人员应保持两米的安全距离,不得直接接触。所以每顿饭只能在送货时送到门口。医护人员特意在每个房间门口放了一个板凳,板凳上放了一个托盘,托盘里放了饭菜。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饭分好之后,监控室的警员通过楼道里的广播通知观察人员,自己在门外拿饭。

每个观察者进入观察点后,医务人员会分发一个文件袋,里面有温度计、口罩、表格、钢笔和小册子。虽然规定的要求是用袋子分发“5个1”的物品,但医务人员通常配备“10个1”或更多。“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次性手套、毛巾、消毒用酒精、小水桶等物品。我希望我们能在能够想到的地方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住在安宁区的工作人员张文军说。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兰州日报新闻全媒体记者赵煜鑫滕小红华晓宇文字/地图

那些留下意见的东西

3天后,我告诉我的家人,我在用我的观点工作

“我是个脆弱的女人,工作三天才告诉家人。我老公也是医生,很支持。儿子对我的鼓励,给了我面对各种困难的勇气。”七里河区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蒋增彦通过报名参战参与留观任务。蒋医生一家三口。他儿子小学六年级,很懂事。他妈妈要工作五到七天才能回家。她父亲通常负责做饭和辅导。听说我妈去一线留宿上班,懂事的儿子在微信上留言。“妈妈,坚持就是胜利,加油!”听完儿子的鼓励,蒋增燕很激动,连续听了好几遍。她说:“我不敢当面告诉儿子,我怕哭。”由于生活条件有限,留下意见的工作人员工作到深夜,经常穿着衣服睡觉,每周回家一次才洗澡。江增彦说:“其实我们也很紧张,但是不能表现出来。我们应该为被观察的人树立榜样,经常安慰他们,给他们心理辅导。工作真的很累,在走廊锻炼可以缓解紧张。”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蒋增彦说,每次戴防护服,服从观察区域,都要在室外戴,但消毒液被冻成冰块。久而久之,冰渣会腐蚀你的手,先裂开,再出血,尤其是在户外值班的人,手会变得粗糙发红,有时疼痛难忍,需要涂点药膏。大家对这些都没有怨言,一心想做好,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为了节省防护用品,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受到严格控制。人多东西多的时候,我会在里面拎好几次,然后运出一大袋垃圾!穿着防护服,出汗缺氧,有一次因为胃痉挛,差点晕倒在隔离区。这些艰辛并不尴尬。只要观察者能配合,按时报告体温,吃好,健康安全!”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兰州日报新闻联播记者孙文字/地图

我一天24小时守在岗位上,隔着大门看着父亲。她的眼泪在打转

早上7点,集中意见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工作。从入住到一日三餐,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日用品的购买、收集和运送,医疗垃圾的收集和清理,这些日常工作基本上由西固区疾控中心慢性病科的黄等工作组负责。

“那天,我父亲跌跌撞撞地来看我。我们四目相对,泪水在打转。我本想告诉他‘我女儿很好,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但我没有说出来。”说到家庭,黄的眼里总是充满了泪水,但想到家庭的支持,她又异常坚强。1月28日,黄在自己的岗位上呆了24小时没有回家。一方面,她担心如果不幸感染了病毒,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另一方面,她不禁担心自己的工作。她是唯一最了解很多情况的人。如果有紧急情况,她怕来不及。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给医护人员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带着症状被送到指定医院诊治。他在新冠肺炎被诊断为肺炎,治愈后第一个月的第16天死亡。老人的孩子要求最后一次去医院看老人,送一些衣服,但当时都在隔离期,不能按规定离开。通过留下自己观点的相关人员的劝说,老人的子女知道了真相,明白了支持自己观点的工作,最后委托医院照顾老人的事务。“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共同度过难关,对自己有信心!”黄彩霞擦了擦眼泪,说道。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在抗击疫情的路上,大家都是一家人。每当被观察的人从隔离状态中释放出来进行医学观察时,总是非常高兴。“看着他们健康归来,是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兰州日报新闻全媒体记者滕晓红

20岁的刘晶是最年轻的医务人员

来自严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刘晶是所有医务人员中最年轻的,只有20岁。瘦小的刘晶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进入隔离区的第一天,她勉强吃了一个鸡蛋。意见负责人王闯·靖宇发现后,立即让她吃完早饭再进去。刘晶说:“当时我觉得特别委屈,流下了眼泪。”

保留观点需要做很多工作。几乎每个进入隔离区的人每次停留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为了更好的工作,保持体力是第一位的。刘晶告诉记者,看着面前的早餐,她突然明白,既然她被送到这里工作,她必须努力工作,所以她强迫自己吃早餐,保持体力,进入隔离区。原本充满恐惧和对隔离区的恐惧,她似乎变得更坚强了,背着20斤消毒液杀人,给被观察的人送食物,把工作都做好了。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我20多天没回家,我妈妈没能照顾好她的骨折

新兴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俞成属于第二梯队医务人员。他从2月4日开始值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他负责消毒工作时,携带40公斤消毒剂,在楼上楼下来回喷洒消毒剂。“防护服密闭,每次消毒后再来,衣服都湿透了。”俞成说,虽然很辛苦,但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关键时刻到一线工作也是他的荣耀。目前,俞成的工作时间已经结束,他正在保持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隔离。他已经25天没见家人了。

(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说起他的家庭,44岁的于成忍不住哭了。他的母亲因为一次事故而骨折,但她是医生,却不能照顾她的两个孩子。他的家人大多是医生,他们也支持他的工作,而他对家人是感激和感激的。当被问及隔离期满后想做什么时,记者以为他会与家人团聚或照顾母亲。没想到于成会说:“我是基层医生,还是想第一时间回去工作。”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煜鑫

标题:(本地)集中留观点:隔离不隔心 隔疫不隔爱 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市疫情防控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