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非遗】羊皮筏子:黄河上流动的记忆

(本地)【非遗】羊皮筏子:黄河上流动的记忆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13 05:39:02 阅读:

本篇文章1104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古代有“元跨皮包”的记载,称之为“筏”。木筏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皮筏和牛皮筏,皮筏又分为羊皮筏和牛皮筏。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各族人民创造的独特而科学的摆渡工具。羊皮筏,原名“皮船”,“黄河九弯,筏起奔过江。”兰州羊皮筏兴起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抗战时期,羊皮筏与战船赛跑的传说在兰州流传,可见羊皮筏在当时的重要性。

(本地)【非遗】羊皮筏子:黄河上流动的记忆

羊皮筏已经成为兰州黄河观光的亮点之一。羊皮筏悠闲地漂浮在河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小船,人和筏融为一体,随波逐流;当你仔细看时,你可以看到五六个人坐在靠近水的木筏上。随着海浪的起伏,它们颠簸着,有惊无险,极其刺激。

兰州羊皮筏是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羊皮筏自清光绪年间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一古老的手工艺自此不断传承。它是黄河中上游古代先民借助河水运输人和物资而发明的水运工具。适合短途运输,主要用于城郊到市区的果蔬运输,以及海峡两岸的行人运输。

羊皮筏虽然是一种摆渡工具,但在水中像船一样不可忽视。还需要经常带到岸边晒太阳。这是为了防止木筏的皮肤腐烂,但不能过度暴露。暴晒会导致皮肤爆裂,需要每天不使用时往木筏上泼水。

从光绪继承至今,历史悠久的羊皮筏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生活、交通的历史使命,丰富了数百年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

此外,羊皮筏美观、独特,极具观赏性。近年来,它被制成各种类型的雕塑、工艺品等。没有黄河水,它仍然显示了黄河文化的风采,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它的生产工艺、驾驶技术、人文居住条件,都是留给后人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设施的便利,其货物运输和载人轮渡的功能基本丧失,主要功能转向娱乐。不可预测,过几年可能会被其他有钱的娱乐项目取代。由于需求量小,传承人越来越少,羊皮筏处于濒危状态。2006年,“兰州羊皮筏”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被列入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黄河兰州段一般绑13个羊皮胎,可以坐五六个人的木筏供游客体验黄河漂流。到了八九十年代,羊皮筏失去了运输功能,旅游业还没有起步,一度处于灭绝状态。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羊皮筏漂流作为一项特色旅游项目,在民间自发组织后重新出现。因此,羊皮筏的抢救和保护迫在眉睫。

2006年以来,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中心通过对羊皮筏的普查,对传承人的分布、经营及现状做了详细了解。根据2007年开始实施的五年保护计划,对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补贴,支持培养新的传承人;建立羊皮筏保护协会和发展基金;拍摄生产过程和驾驶全过程的照片和视频,并做完整的图像记录;组织一个20人的表演团队进行定期的漂流活动等等。(来源:新华网)

标题:(本地)【非遗】羊皮筏子:黄河上流动的记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