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12 02:12:02 阅读:

本篇文章3397字,读完约8分钟

1990年1月1日,《兰州晚报》印刷了全省第一份彩色报纸。1980年8月2日,《兰州报》正式出版40年。在岁月的长河里,它像一朵浪花,很短。

40年来的每一天,在衣食住行的柴米油盐中,我已经走了很久。

新闻是历史的眼睛,报纸是城市的记录器。一份报纸的40年,就是我们这个城市走过的40年。在过去的40年里,从1980年到2020年,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居住的城市也在改革开放的汹涌浪潮中随风起舞。四十年前,是时代变迁的动荡之年: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初具规模,乡镇企业方兴未艾,文化市场悄然复苏,城市规划步入正轨...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在这种背景下,兰州报应运而生。

从那以后,一份报纸和一座城市紧密相连。1980年7月1日,《兰州报》第一期试刊出版。在第一版中,将“试刊字”的刊字刊登在显著位置。介绍说:《兰州报》是中共兰州市委机关报,主要刊登本市新闻。紧密结合兰州实际,及时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突出经济报道,传播科技知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兰州报》从创刊第一天起就确认了她的性质。虽然是机关报,但在新闻宣传报道方面,关注民生新闻和经济发展,关心和关注身边的事。所以是甘肃最早的市民报。”创始人之一、第二任主编、已故旧报黄英寿先生在2005年《兰州晚报》25周年庆典上如是说。

从此,面对每一个新升起的太阳,跟随这个城市的节奏,我们一路走来,不顾酷暑,不顾人间。

岁月记忆

从它成立时的艰难开始,到进入新千年后的几十年里的流行,我们开始跳舞。

最难的其实是刚开始对于一份报纸来说,第一段路是最艰难最激情的时刻。

1980年,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

据《兰州市志》记载,《兰州报》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办起来的。在市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企业家们努力工作,一步一步地把事业推向前进。1984年,出版期从周三发展到日报,发行量从几千份增加到8万多份。兰州报已经深入全市群众。编辑部成立四年,被中国记者协会评为全国先进新闻集体。

40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在奋进。以下被时间串在一起的记号,是兰州晚报留给城市最好的礼物——

1985年,从1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兰州晚报》,周六增加到第16版。

1992年,电脑照排全面投入使用,报刊系统完成了告别铅与火的技术改造。

1993年,兰州日报创刊。在《兰州晚报》发展的基础上,它是中国第一家经营兰州日报的报纸。

1997年,西北第一座智能媒体办公楼投入使用。

2002年10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安排意见,兰州晚报进行了编辑部全面改革,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编辑竞聘上岗。这是该报22年前创办以来的第一次重大人事改革。

2006年4月,投资1.76亿元的兰州报业大厦在岩滩奠基。

2011年9月,兰州报业大厦建成5年后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上21层,地下2层,裙楼1-4层,塔楼5-21层。在4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报纸编辑、新闻网络、广告发布、报纸印刷等功能较为齐全,是兰州市级媒体中最智能化、现代化的办公场所。

2019年11月,“黄河也美”全国书法艺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启动。

2020年,兰州日报媒体中心、兰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成。兰州日报作为甘肃省重点媒体单位,将通过媒体中心建设项目,搭建报纸内容制作和报纸内新老媒体整合的制作应用平台,形成“报、网、端、微、号”全媒体新闻产品制作发布流程体系,实现内容、平台、管理、运营的互联互通,高效整合业务资源,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拓展传播领域,加强党报媒体传播引导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提升

辉煌发展

40年来,《兰州晚报》紧跟历史进步的步伐,融入社会巨变的洪流,见证并记录了甘肃的历史变迁,始终关注着我市的改革进程及其发展变化。一次又一次深入一线采访,生动形象的例子渗透着鲜明立场和独立思考的墨水。

我们记录了时代,时代也记住了我们。

1998年,兰州晚报的五名记者登上直升飞机,飞越兰州空上空,对兰州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拍,向读者展示了兰州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省内媒体第一次将兰州的魅力定格在一个历史的镜头里,从全景、多角度的透视。

2003年,《兰州晚报》推出供热专版——“热点专刊”,以通过一大系列报道,让供热工作“不再是政府难,不再是供热站难,也不再是老百姓省心”。特刊出街后,大众都把目光投向了它。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嘘寒问暖”成了我们每年冬天给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心的象征。

2004年5月22日,由《兰州晚报》、《Xi晚报》、《乌鲁木齐晚报》主办的《新西游记》大型采访活动“莫高酒”由本报发起、策划、组织,在Xi大雁塔北广场正式启动。来自44家晚报(电视台)的50多名记者参加了采访活动,历时17天,行程5000多公里,于6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结束,其规模、时间、行程和人员数量均为全国最高。它不仅显示了《中国晚报》的强大实力,而且对西部大开发起到了积极有力的宣传作用;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兰州晚报手机报在地震后22分钟向读者发布地震消息,24小时不间断向读者播报震区最新情况;《兰州晚报》特约记者首次前往渭南地震灾区,及时报道全省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三天后,兰州晚报首先成立了由13辆爱心车组成的“兰州晚报爱心灾区”慰问。队伍带着200多万元救灾款物赶赴渭南,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2014年,兰州晚报推出了名为“缅怀铁血岁月,关爱抗战老兵”的大型爱国公益活动。记者前往甘肃各地和四川、云南、广东、北京、湖北等地搜寻甘肃反战老兵。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找到了100多名甘肃反战老兵。

2015年,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兰州晚报》和甘肃卧龙岗人文纪念园联合打造的甘肃抗日老兵纪念园隆重开放,吸引了各界关注。

2016年8月26日兰州解放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家晚报的主编、记者、标军后裔、研究人员同一天齐聚兰州。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兰州市委主办,兰州晚报承办的《回望西征路》全国晚报主编、西路军后裔大型采访活动启动。西路军后裔、陈昌浩之子陈祖玛吉夫人、谢觉哉之子谢烈、刘瑞龙之女刘燕怀、国防大学教授朱昱以及《新民晚报》、《新京报》、《齐鲁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20多家媒体的主编和记者齐聚兰州,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访。这是兰州晚报8月1日开始的“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信仰的力量”大型采访活动的延续,整合了近期关于西路军故事的报道,也为国内媒体全面了解西路军历史,还原西路军悲歌搭建了平台。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观点

蝴蝶融合

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

一份报纸的40年就是一座城市的40年。我们回忆过去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在新闻经典里,昨天只是一个落脚点,最好的作品永远在未来。虽然年代在变,媒体的传播手段在变,受众的阅读习惯在变,唯一不变的永远是媒体人的初心。怀旧和回望,会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一路上的荆棘和坎坷。复习的目的是了解新的东西,更有力地开始。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时间在走,历史在走,事业在走。40年的奋斗,40年的成就,40年的风风雨雨,成为兰州晚报永恒的历史参照物,不断激发后来者的无限激情,鞭策我们在新的挑战面前继续舞蹈。

从1997年张掖路报社智能办公楼到2011年兰州报社大楼竣工,再到全媒体信息平台和媒体阵容。几十年来,特别是新千年,兰州晚报和国内所有都市类报纸一样,站在互联网市场冲击的最前沿。报纸市场发生了变化,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起点上,兰州晚报也面临着新的选择和挑战。

“智者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变”。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兰州晚报转型发展的最佳渠道。今年3月27日,兰州日报党委书记、社长刘立山在兰州日报2020年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度融合、综合发展是报纸改革发展的重要起点和必由之路。“今年,报社将加快建立以媒体整合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体系,形成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闻宣传服务网络,使传播体系和机制更加活跃,传播方式方法不断更新,传播栏目更加完善,主流良性逐步建设。高效灵活的媒体整合发展模式。”

(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认识的高度,实施的力度,规划的精准,最终决定了融合发展的深度。从整合到整合,从“添加”到“整合”,《兰州晚报》将全面进入媒体整合时代。

兰州日报新闻全媒体记者阎学忠

标题:(本地)40年,我们一路走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