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03 04:36:02 阅读:

本篇文章2848字,读完约7分钟

高志国,高志国作品,1958年6月生于甘肃兰州,原名云墨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齐白石家族成员韩步炎先生和著名画家何晓峰、李云山、董继泉、邵龄等。他是著名画家马西元和董格祥的弟子。其中作品《兰州水清真寺》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花园厂区的春天》、《金城新景》、《土路沟秋色》于1987年在北京国家文化宫展出;作品《黄河第一坝》1988年参加军事书画作品展;作品《云中飞翔》2012年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作品《白塔山色展》参加2015年中国伊朗艺术家作品联展;部分作品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宁夏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外收藏家收藏。2014年和2015年举办了慈善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民族幼儿园建设。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画家高志国对记者说:“一千支笔是秃的,一千锭是墨磨的。”这是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座右铭。高志国主要关注山水和花卉。他的画讲究笔法和墨韵,特别爱用书作画的风格。他的山水画是焦墨所作,继承了传统写意绘画的笔墨意趣。他的花鸟画自然洒脱,寓意丰富。记者了解到,高志国的昵称是墨韵翟,他也被命名为一个人,一直在艺术的沃土上努力工作,从未停止写作。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我喜欢用铅笔或蜡笔在书上复制封面或插图。虽然我成长的条件很艰难,但父母一直支持我。他们是我绘画和书法之旅的向导。”高志国的父亲也喜欢书法。为了给他提供一名艺术指导,他的父亲最终为高志国找到了一名启蒙老师。他就是高照先生,省内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高志国说:“我钦佩高照先生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底,在他的教导下,我的艺术道路走上了正轨。高照先生的艺术技巧是多方面的,深刻的。记得当时高老师跟我说,中国书画是孪生兄弟,思想一脉相承。一个好的画家决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而必须用两条腿走路。将这两种技巧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国画文字之美,书法绘画之美”……多年来,在高照先生的教导和示范下,高志国完美地传播了如何使用笔墨和色彩的过程,并对自己擅长的画派有着深刻的见解。除了和高先生一起学习外,20世纪70年代末,还参加了原兰州军区后勤部组织的美术创作培训班,在那里他加强了对中国画技法的学习,同时注重中国画理论的学习。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1980年,高志国正式拜书画大师马西元。“先生胸中自有沟壑,不换自祖。这个‘宗’是传统。”说:“你看马先生的山水画,就能追到宋元的(、黄。马先生常常用清代代西的话和语录作题词:“宋人多讲究笔墨,元人多讲究文笔。画于元代,美观大方,但天气轻微。我想起了宋人,”马先生在山水画方面对我影响很深。我记得马先生曾经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在他家门口的山坡上用一种含有胶水的粘土,叫做“红粘土”,用来代替墨水练习书法。他先用擀面杖之类的木棍使劲搅拌,就像稠粥一样,然后用唱戏用的银发(胡须)绑在竹竿上。成了自制毛笔,蘸红粘土汁,在一个大青砖上练字,简单实用。也就是他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困难时期成功的典范。红粘土汁和银毛长笔最终演变成了焦墨墨水和长长的前羊毛。继现代书画大家黄先生之后,国内画坛上画山水的人很多,但像先生这样高超的却不多见。"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回忆起与马西元先生一起学习美术的岁月,高志国记忆犹新:“我记得马西元先生教绘画时,让我们把作品挂在墙上或放在地上。他仔细研究了这幅画,然后让我们把画放在箱子上,卷起袖笼,换一支大一点的钢笔,蘸上墨水,在画上像鼓一样剁出点子,看起来是潦草的。我被围观的人看得目瞪口呆,‘完了’,好图,让先生‘毁了’。但是,只要你屏住呼吸,耐着性子看完,画面的‘本来面目’就会大白于天下。对于王先生来说,这个过程既费力又费力,能否高超完全取决于此。最后仔细清理,签字盖章,一件工作就完成了。王老师给我们学生和弟子改碑文的时候,对笔墨也很讲究。如果学生的画比较精致,王老师对画的素描和渲染都很严格,包括签名,这样画得统一得体;画得粗糙的话,王先生就拿出一把大毛笔,水墨画渲染得像脱缰的野马。可以在纸上乱糟糟的跑,宣纸太湿举不起来。宣纸干了才能全部效果出来,真是天才一笔。最后签名也比较大胆,和画面很和谐统一;王先生补充了岩石、树木、船只、桥梁、房屋等。到学生和弟子的画,或隐或现,或大或小,非常接近画面,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80年代初,各种书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朋友圈的推荐下,高志国先后加入了甘肃天妃书画社和兰州全国书画社,并成为该社会员,这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书画笔会。在此期间,他还受齐白石门下韩碧岩先生及何小枫、李云山、董继泉、邵令等一大批著名画家的指导。很多好老师好朋友的熏陶,让他受益匪浅,启发他更多的思考艺术之路,高志国说:“我觉得艺术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交流多学习才能挽回过去。”。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日本民间文化社团访问了兰州。当时,甘肃天妃书画社和这个日本民间文化社进行了大规模的书画交流。这次交流开阔了我的眼界,看到很多中外画家和画家泼墨,进一步坚定了我的艺术道路。"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此后,为了支持高志国的艺术道路,这位腰腿残疾的母亲提前将砚台和墨锭放在手中,为儿子研究一种墨水。高志国把母亲的支持视为进步的动力,他的绘画技巧也在一天天提高。努力有回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志国的作品在《甘肃日报》、《宁夏画报》等报纸上发表,他的作品《兰州水清真寺》还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展览,这极大地鼓舞了高志国。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2013年,高志国退休后,利用闲暇时间走出画室,去青海,去长江以南,穿越秦岭,飞往泰国等地,游历名山大川,实地画画素描,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大量的手稿。说:“虽然我住在西北,但我喜欢浙派山水画大师黄洪斌的笔法。”多年来,他的绘画沿袭了宋元的遗风,熟悉了古代名家的名作。与此同时,他独自了解了黄大师的许多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的标题为《黄画语录》。高度赞扬了黄在的风光。焦墨风景画是一种用浓墨、干笔来达到秋风干、春雨湿的审美绘画。与水墨画相比,它对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今天涉猎它的人并不多,高志国在困难中取得了进步。他的《行云流水》、《山居图》、《秋山访友》等作品,用长丰渴笔富墨,用石书满墨,给人以丰富古雅的感觉。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作为一名回族画家,熟悉自己民族的风土人情,熟悉自己居住的兰州市和龙源的每一处文化景点,每一片蓝天白云......从而产生了一种绘画情结,是少数民族风格建筑和西北地区的写照。他作品中描绘的少数民族代表性建筑,让人从他的画面中看到了少数民族建筑蓬勃、典雅、独特的魅力。其中《兰州水清真寺》进入国家美术馆——中国国家美术馆,主要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还被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收藏。

(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2019年初,高志国老师马西元先生逝世。高志国在提到他的老师马西元时,动情地表达了崇敬和怀念:“墨宝先生是留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精神财富。如果把这些财富比作金山银山,我们可以享受一辈子,陪伴一辈子。作为他的弟子,我将继续继承传统绘画理念,在艺术的沃土上耕耘……”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

标题:(本地)我会一直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上 访画家高志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